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前天 08:35 |
---|
簽到天數: 152 天 [LV.7]常住居民III
|
4 T7 f7 ~$ F U4 N
這兩天,代表委員們的各種建議提案又成為熱門話題。
4 I* A) s7 M+ T7 J u近日,全國人大代表、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將再次建議把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5000元提高到1萬元;同時建議:統一企業為員工繳納“五險一金”的標準;還建議當下正值高質量發展時期,應該保護創新型企業。
8 Z8 @! S' C, i$ r: v: L/ r作為連續五屆當選的“老代表”,董明珠這樣的知名企業家的建議,都更容易被放大。實際上,前幾年,董明珠就已經提出建議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至一萬元。今年“舊事”重提,不管是否能夠得到制度層面的回響,確實反映了某種普遍的心聲。
! q4 c: q* L3 R7 i d+ W+ [8 B個人所得稅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,實現社會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,也是與很多人切身利益最相關的稅種之一。
& ~& v5 p6 b7 x f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,個稅起征點綜合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個人收入水平,以及房價、醫療等負擔的變化,經歷了從800到1600,到2500,再到3500、5000的多次調整。和過往的調整幅度相比,董明珠自己也坦言,“從5000元到10000元的跨度可能有點大,但現代生活需求變化也很大!4 a( m* w" P, i; u
過去幾年,有幾個變化的確是很明顯的。比如,社會養老壓力。個稅起征點最近一次調整的2018年,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17.9%,到2022年已升至19.8%,足足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。這說明整體的社會養老壓力和負擔進一步加大。" P: a5 ^9 u0 S
, a5 |% t' Z5 A- e' \% Y K! Z
另外,如董明珠所說,受過去幾年的疫情影響,企業營收下滑,導致員工降薪減薪,工薪階層的普遍壓力在增加。同時,當前社會消費信心也發生了明顯變化---動力不足,適時提高個稅起征點,為更多群體減負,也有利于消費信心的恢復。
9 o) \3 A- R" B實際上,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工薪階層,恰恰是個稅的最大負擔群體。長期以來,關于個稅就有65%乃至70%均來源于工薪階層的說法,甚至有個別聲音認為個稅堪稱“工薪稅”。
% W+ e" v: `2 \; {/ {) ^凡此種種情況下,啟動新的起征點調整,為更多工薪階層減負,在今年格外能引起共鳴。8 r* n9 ^' q' C5 V& I' e
討論個稅起征點時,還有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,相較于高收入群體主要依賴投資收益、財產性收益等,工薪階層則主要通過相對固定的勞動報酬獲得收入,也就是說,他們的合理避稅空間要小很多。, N4 G$ d) \ F) U
因此,提升起征點,盡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個稅減征面,與“增低、擴中、調高”(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,擴大中收入者比重,降低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稅收負擔,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力度)的個稅調整原則是相符的。3 I/ X. Z( u) s4 d- g8 y
當然,個稅起征點,并不意味著越高越好,它背后對應著復雜的財稅平衡問題。
a; U* p% J7 D. f+ f+ D$ ?個人收入分配的調節,也不能完全依賴于起征點的調整。像近幾年增設的個稅專項扣除,就是一種非常重要且精準的補充。根據現實,繼續推進專項扣除項目的擴容,乃至嘗試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,也都值得考慮。1 u% I; `7 h# O6 ?0 z. x
但是,在當前工薪階層的普遍性壓力下,提升個稅起征點,切實降低更多人的稅負,可能是工薪階層能夠感受到的最實在的減負方式之一。至于是否一步從5000調整至10000元,這些還有待更充分的討論。
3 x" |- G8 l# q8 v作為“知名”人大代表,能夠“執著”于這樣的建議,也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。從輿論反映來看,大多數網友都對此表示認同,除了因為這樣的建議滿足了多數人樸素的“減負”愿望,也因為它讓大家感受到了,代表委員們是真正站在社會大眾的立場上思考的。這與一些一經曝光就引發社會吐槽的“奇葩建議”,形成了鮮明對比。- |2 P0 ^: V, O" _4 I9 l2 h
此外,董明珠這次所提出的幾個建議,除了個稅起征點的調整,還包括統一企業為員工繳納“五險一金”的標準,更加重視對創新型企業的保護等,盡管其中一些不無商榷之處,但至少都反映出社會的一些真“痛點”,并且和她的企業家身份也是相關聯的。
; a! y Y! Z+ R; t; E; Z所以,這些建議起碼看起來是認真的、真誠的。
( d4 f N# }5 G比如,她表示:“這一代人的生活負擔更重了,要教育孩子,也要贍養老人,還要面對新的負擔,如房貸”,并舉了自己司機的例子:“夫妻雙方都要工作的時候,就得請一個月7000塊的保姆,很多人自己都掙不到7000塊的工資,還要付7000塊的保姆費……”這些源自真實生活的有感而發,以及對于普羅大眾的共情,盡管可能沒什么“新意”,但遠遠勝過了一些看起來就不靠譜的建議提案。
9 E9 @7 U# q) w4 o% T代表委員們的建議提案無論是否能夠在制度層被采納,都必然要受到社會的審視——它不該一味迎合社會的情緒,也不必刻意追求“創新”和“大膽”。但到底哪些建議是真誠的,哪些徒有口水價值,公眾心中自會有一把尺子。
- u; x! P' r1 D0 ]; x8 t+ z" ` I* ~兩會即將開幕,希望每一名代表委員都能珍惜自己被賦予的建議提案權,多發出一些瞄準真問題的,真誠的、靠譜的聲音。 |
|